3)175 女护士--行动_新军阀1909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华飞以一地之资源对日开战,除了主场优势外,并不占据多少胜算。虽然日本国在此时还不算强大,无论是工业还是经济,都只是一个起步,远远不能和二战前的日本相提并论。但日本比较全面地完成工业革命多年,而且借助甲午战争赔款和日俄战争的胜利,建设了一支富有作战经验,而且在东亚罕有对手的强大海军。

  华飞以一个穿越者的身份,历经多年潜心发展扩充,和日本对抗。虽然陆军方面华飞自信可以与日本一战,毕竟我们占据地利人和之势,

  本各方面补给从海路运输要优越地多。最重要的是

  回后方,后方的新兵也能对前方的损失进行快速的补

  但在其他方面,除了华飞领先的空军是日军目前无法超赶的,整个海军,也只有潜艇部队,可以与日本海军一较长短。但即使如此,最大地问题,潜艇数量问题,依然存在。

  随着战争机器的运转,日本比自治区强大的工业优势一旦全速运转,华飞明白,战争不能迅速结束的话,他就越来越处于被动。而且华飞清楚地知道,日本这个国家,在此时充满了一种扩张的野心和韧性,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服输地,所以战争可以陷入持久消耗战。

  列强忙于欧战,是否会调停很难说。美国因为对日本的限制,对调停可能最感兴趣。但此时的美国国内,孤立外交氛围浓厚,也不见得会出多大地力气。调停不是最终目的,况且华飞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是?

  华飞固然明白对日开战假如失利,对他的实力和威望,都是个沉重的打击。但此战不仅是短期主权之战,利益之争。对于中华民族地未来来说,也是必须的国运一战。

  历史上一战期间,日本国力大增。整个国家工业,钢铁、造船、机械、电力、化学等都有突出发展,增长速度逐年成倍。尤其是日本的造船业,1914年日本造船79艘,总吨位8万吨,1918年增加到43艘,总吨位545万吨,增长六倍多。

  如果说一战爆发前,中国的造船工业和日本有些差距,但这点差距,还是可以够得着的。但经过一战的高速发展,中日之间地造船工业差距,已经完完全全地拉开了距离。

  尤其对于日本这样的岛国来说,造船工业就是他们工业基础中地基础,也是他们经济的生命线。对日战争要想取得决定性地战略胜利,那就是海战的完完全全胜利,彻底击垮日本海军地实力。

  这就是华飞思虑已久,冒险采取深度打击计划的缘由。把战争的硝烟引向日本本土,尽可能地破坏他们的造船工业,延缓他们军舰和商船的建造速度。

  密布水雷,对他们的海运造成影响。

  作用或许有限,但却可让日本有限的海军力量不得肆无忌惮地

  请收藏:https://m.exs9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