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十二章 上古练气之术_最终武道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武者都少之又少。就算是刘若水。他也只有在第一世的时候,才得到过一点有关上古练气之术的信息。

  上古练气之术,只有人罕有人知,是因为它在先秦时期就差不多断绝了,只有徐福那样大方士还有一点传承。到了汉代之后,上古练气士之术就逐渐被道家吸纳。逐渐演变为刘若水第一世里曾修炼过的练气之术。

  练气之术,分为四个境界,炼精化气,练气还神,练神返虚。炼虚合道。

  从最基础炼精化气”到“最高层次的“炼虚合道”,这种过程其实就如同一个小杯。随着境界突破,形成一个小碗,再有突破。便是一个桶,继而是池塘,湖泊,大海。

  如果境界若不突破,哪怕再是如何刻苦修行,也如同倒满了水的桶,不能再承装一分一毫,只会流溢出去。

  至于上古练气之术,却根本没有层次的划分。硬要说有的话,那也只有“人”和“仙”两个层次而已。

  上古练气士,每日只需要呼吸吐纳,采霞食露,便能够吸纳天地元气为己用,得以延寿长生。

  毕竟,在上古时代,天地灵气充裕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,足以让上古练气士进行这样的挥霍。

  因此修炼上古练气之术的练气士,修行年岁越长,道行必然越深,几乎没有任何后来居上的说法。

  上古练气之术之所以可以看做是修仙法门,就是这个原因。只要拥有足够的时间,上古练气士就算资质不高,也足以成仙。

  可惜的是,因为一些语焉不详的缘由,在商朝之后,天地灵气急速的减少,已经不足以让上古练气士以那种近乎“挥霍”的手段吸纳天地灵气。

  于是,上古练气士一点点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

  “可惜,只是鸡肋而已。”刘若水不由得叹息道。

  《长生诀》的修行法门的确玄妙无比,但在这个时代,却只能将其称之为“鸡肋”。毕竟,此时的天地环境已经不可能容纳练气士的成长了。

  不过,修行不可,但却可以借鉴。

  透过《长生诀》,刘若水已经隐隐知道,在“炼虚合道”之后到底是什么境界。

  那个境界,恐怕可以称之为“仙”。

  《长生诀》里面的内容一共分为七个篇章,和后面的七幅图谱相对应,里面讲述了种种不同的法门。

  毫无疑问,对于刘若水来说,最重要的其实是第一幅图谱。

  刘若水虽然通过“格物心经”和“不死印法”,以另类的手段领悟出自己的《长生诀》,但其中难免会有些尴尬的地方。

  比方说,《长生诀》第一幅篇讲究的其实就是“采气”之术,这采气讲究以先天之气取代后天之气,将自己的五脏六腑、奇经八脉、通体百骸的气都彻底置换。但由于这种先天本源置换是一点一点的蜕变,所以在采气换气同时,也自然而然蓄养起自己的后天之气。

  毫无疑问,这种后天之气并非是什么好东西,刘若水自然想要将其排出体外,却要费上不少的力气。

  刘若水没想到的是,在《长生诀》里面,其实有对应的法门,可以轻易地散掉体内的后天之气。

  仅此一点,就让刘若水获益匪浅。(未完待续。)

  请收藏:https://m.exs9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