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3节 失百里奚_春秋之晋国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虞国,是一个周王朝稍后分封的姬姓诸侯国,此时被晋国所灭,理由也很简单,因为虢国不仁,以前经常讨伐晋国,而虞国与之同盟,故灭之。嘿嘿,这算什么理由,但晋国要扩张,必然要吞并诸侯,只要有能力便去灭了人家,至于理由么,总会有的。

  在晋国灭虞灭虢的过程中,虞国有两位著名的臣子,前面都讲到过了,一位是宫之奇,还有一位是百里奚。可以说,这两人本为虞国值得倚重的大臣,如果虞公石能够重视他们的意见,虞国和虢国至少不会这么快败亡。但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,作为国君如果不善于纳谏,只图私利,刚愎自用,在春秋江湖那段血腥的历史中,走向灭亡是迟早的事。

  假道伐虢的故事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典故,这个故事的总导演是晋国名相荀息。这个典故催生了唇亡齿寒、唇齿相依、辅车相依等成语,其发明者则是虞国大夫宫之奇。

  宫之奇,宫姓始祖,春秋时期政治家,虞国辛宫里(今山西省平陆县)人。他明于料事,具有远见卓识,忠心耿耿辅佐国君,与百里奚共同参与朝政,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策略,所以虞国虽小但实力不弱。

  宫之奇在力谏虞公不成后曾问百里奚:“我苦苦劝谏主公别借道给晋国,你为何不帮我,反而暗示我别再多劝了?”

  百里奚叹了一口气说:“你难道不知道说多了无益?我们的国君已鬼迷了心窍。宁可为聪明人拎包,不可给愚蠢者出主意啊。难道你忘了古时的莱杀关龙逢、纣杀比干的事?我是担心你的生命安全,所以暗示你别多说了。”

  宫之奇说:“那我们虞国危险了,这样吧,我们干脆都离开虞国吧。”

  百里奚道:“你先行离去,我如果跟着你走,那一定会招来国君的怀疑,到时反而惹出麻烦。但我不多久便也是要离开虞国的,这里不能再呆了。”

  于是,宫之奇便逃到了曹国。而可怜的百里奚还未来得及离开,虞国便亡于晋国之手,自己也成为晋国的俘虏。

  按理说,晋国在图灭虞国时是作了充分准备的,虞国有几个有用之材,晋献公肯定是知道的。比如宫之奇,但晋国人没找到他,后来才知道逃到曹国去了,这也算是一个遗憾了。

  那百里奚呢?他被俘了,应当被晋国人当宝贝啊?是的,一开始晋献公是招降过百里奚,但当他看到百里奚居然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后便泄了气,再加上百里奚非常有骨气,宁死不降,晋献公见这位吃了秤砣铁了心的百里奚决定要做一名忠臣,不愿为晋国效力,心里也老大不高兴:“老家伙,给脸不要脸,你既然不愿归晋,那便罚为奴隶吧。”于是,俘虏百里奚的身份便马上变成了奴隶百里奚。

  也就在这一年,秦国国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exs9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