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89章 人力危机_重生之北国科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就需要提前生产了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一号线的良率,在转入正式生产后,不升反降,现在只是在五成左右徘徊。

  从设备的角度来说,继续优化的空间已经不大。有些问题,来自于设备本身的先天缺陷。但是良品率的下降,则来自工人的熟练程度。

  设备调试的时候,是一台设备,一台设备调试过去的。各厂家技术人员,与全彩的全部技术人员,严防死守,才实现了最好效果,七成左右的良率。

  这种情况,一旦到了操作工人手里,就有了变化。

  由于中试线上的设备,自动化程度比较低,所以对操作工人的素质要求,相当的高。

  这个问题,光电系也有所预期,产线上的所有核心员工,都是从LED公司挑选的,经验最丰富的操作员工。

 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,第一个,人数。

  LCD产线,一条线正常单班生产,就需要接近上千直接操作人员。

  一台自动化设备能完成的功能,现在由多台间歇式设备来完成。而每台间歇式设备,它的产量虽低,但是工作强度还要大于自动化设备。它需要的操作人员数目,会是流水线人员的十倍,二十倍。

  再加上相关的辅助人员,一千五百人,是个标准配置。而LED公司,在冰城的全部员工总数,也没有这个数目。

  第二,难度。LED和LCD的生产线,完全不是同一个级别。

  LED的基底大小只有2英寸。而LCD则是英寸。面积整整差了25倍,难度大了625倍!

  所以就出现了,产线正式投产后,良品率反而会下降的问题。

  好在这条产线上的核心员工,至少有半年以上的LED生产经验。随着一些操作规程的逐步制定,员工熟练程度的逐渐提高,产线的良率,也在逐步提高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但到了二号线的时候,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起来。

  LED公司已经把最优秀的人员贡献出一轮了。再培养新一轮人员,还需要时间。再说了,LED生产,自己也要熟练工人啊。如果再挑好的派,LED公司直接可以关门了。

  所以,二号线准备量产的时候,工人上岗,就有点饥不择食的味道了。

  除了二号线要量产,一号线随着生产的稳定,双班制生产也要排上日程。现在不谈熟练工人,就是普通工人,都不够了。

  自从LCD产线投产之后,《全彩科技》对人力的需求胃口之大,远远超出了各方的想象。

  光电以前兼并的企业,大多是两三百人级别的。

  上千人的厂子,在这个年代就是有影响力的大厂。这种企业,就是经营出了问题,现在也是必救的范围。

  两条产线,如果双班都配齐了,人员总数需要至少五千人。光电面临的工人缺口,超过了两千人。这还是把为收购地

  请收藏:https://m.exs9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