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_大明求生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车架图纸,是的,有了“水泥”路面,就要有配套的驴马车,当前民间所使用的交通工具,主要是车马。当然,所谓的车马并不局限于马,还有牛、驴等动物的加入。在没有机器的时代背景下,善于行走的动物成为了明代人的代步工具及装运货物的工具。

  在没有穿越前,章子俊听信网上传言,主要讲中华古文明全面落后于欧洲古文明,其中一个论据便是中国古代造不出四轮马车。这一点在网上流毒很深,以至于那些异时空作者把主角送回古代后所做的事中必有一件:造出四轮马车且受到古人广泛欢迎。

  说是古代没有四轮马车是因为做不出转向架,所以明朝没有四轮马车,其实不但有,还很“先进”,就是太过笨重,这种四轮马车早在宋代就有,大车有四轮和二轮之分,其四轮车可载五十石,由马或骡牵引运行,或十二匹,或十匹,八匹马骡不等因为笨重,所以行驶速度慢,这种运输工具的缺陷:凡大车行程,遇河亦止,遇山亦止,遇曲径小路亦止。四轮车对地形要求很高,在古代,马的价格比牛贵得多,牛的力气确实更大。但马的用途却比牛多,可以骑乘,驮货,拉车更具灵活性。特别是速度比牛快,在运输商品价值比较高的纺织品、药材、茶叶等轻货时,用马车很有优势。而牛车更为普遍,用来运输而体积大,对速度不那么看重的粮食等货物。

  目前京城的马价平均为二十两,而牛仅为五到六两。由八匹到十二匹马或骡牵引的四轮车,运费有多么昂贵可想而知,能负担这种高昂运价的商人,一定是要争分夺秒,比竞争对手早一日到达目的地,才能把手头的商品卖出高价。

  牛车载重高,但速度慢一般适合不讲求效率的商业运输,还有就是农民使用比较多,拉粮食作物或是装运石料砖瓦等。

  所以说相比两轮马车来说,四轮马车不是没有,而是用途不方便,影响明代四轮马车的普及的因素至少有以下几个:

  第一,这个地带商贸是否发达,是否有大量价值高昂的商品需要运输。像地广人稀的山西陕西就不合适了。

  第二,地形以平原为主,道路情况好。而大明西南地区全是山区丘陵就没指望了。

  第三,不存在可替代的水路运输,在江南水网发达,河道纵横也就没必要用了。

  第四,马匹获取成本不能太高。就目前的马价,想用也用不起。

  最后只有商贸相对发达,地势又平坦,又缺乏水运的华北平原,四轮马车才有用武之地。

  不过作为每一个地方上的短途运输,只要道路条件好,四轮马车大有发展前途。至于技术问题不是问题,明朝的四轮马车不光有转向装置,还有避震装置。

  章子俊就是要把现有的车架,不管是四轮

  请收藏:https://m.exs9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