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百二十二章 衣带诏,到了_我为曹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可能,在很多人看来,古人似乎不需要任何准备,随手就可以写出一篇令人惊叹的文章。

  但,那怎么可能呢?

  曹操之所以可以写出蒿里行,是因为他到了并州,看到了与往日完全不同的一幕,因此有感而发。

  他之所以可以写出短歌行,那是因为建安十多年的时候,他已经扫平了北方,南面就只剩下一个敌人了,接下来要做的,不就是周公那点事吗?

  而他的儿子,能够写出洛神赋,那还要归咎于有一个好嫂子,成天见到,在加上自身看的书很多很多,内心里又在不断联想,自然就轻而易举地写出来了,可要说他之前一点准备都没有……那是不太可能的。

  或许,后来的他可以。

  毕竟后来的曹植,已经可以七步成诗了,但做洛神赋,怕是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准备。

  例子就在这里,而且就在这个时代,陈琳怎么可能会例外?

  他要是写一首简单的诗,可能随随便便就写出来了,说不定比同为建安七子的其他几个还要快,毕竟人家是专业的,曹操、曹植这样的,那还有一个政治人物的因素在其中。

  现在他写的却不是诗,而是檄文。

  檄文最大的特点,就是要保证写出来此人的专横跋扈,此人的不得民心,此人的不顺天意,此人的身世背景……

  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的《讨王莽檄》,隗嚣也不是在一两天就完成的,他搜集了很多王莽做的坏事,起码是让人看不过去的,然后进行放大,之后传唱天下。

  是的,檄文最大的特点,就是要在真实上面进行一些加工。

  诚然曹操这个家伙绝对在东汉末年留下了无比多的印迹,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到了,比如说他的身世,比如说他的来历,都是可以大骂特骂的。

  但要只是这样,陈琳是绝对不甘心的,他要写就写一篇千古传颂的,要写就写一篇可以让天下人一听就觉得曹操是大坏蛋的。

  这里,问题就来了。

  骂完了祖宗,他还能骂对方什么?

  卡文了……

  陈琳这个三国时代可能第一檄文小能手的家伙,遭遇了卡文。

  这很正常。

  就像是一个作者,在开书之前都要做一系列的准备,比如说是网络作者里面,有些人的大纲都有接近十多万字,乃至二三十万字……

  至于设定?差不多也有十多万字,或者更多。

  一般没有做到这一点的,都不算是什么好作者,起码也会经常写着写着就乱了,或者说没有剧情可写,逐渐就卡文了。

  对,设定不在大纲之内!

  拿最经典的例子来说,斗气化马。

  这本书的作者就用了很长时间去写大纲,其中在什么时候遇到哪个人,都基本上是写的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的。

  清楚到,就算是十年之后,他仍然可以用老大纲来混饭吃。

  明白到,就算是已经

  请收藏:https://m.exs9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